‘壹’ percona xtradb cluster 支持前端为php应用吗
Percona XtraDB Cluster是针对mysql用户的高可用性和扩展性解决方案,基于Percona Server 。其包括了Write Set REPlication补丁,使用Galera 2.0库,这是一个针对事务性应用程序的同步多主机复制插件。
Percona XtraDB Cluster特点:
(1)同步复制,事务在所有集群节点要么同时提交,要么不提交。
(2)多主复制,可以在任意一个节点写入。
(3)从服务器上的并行应用事件,真正的“并行复制”。
(4)自动配置节点。
(5)数据一致性,没有不同步的从服务器。
实验系统:CentOS 6.6_x86_64
实验前提:防火墙和selinux都关闭,服务器上没有安装任何版本的MYSQL
实验说明:本实验共有3台主机,IP分配如拓扑
实验拓扑:
Percona XtraDB Cluster集群的安装与配置
一、安装percona环境
1.配置yum源:
yum -y install http://www.percona.com/downloads/percona-release/redhat/0.1-3/percona-release-0.1-3.noarch.rpm
yum -y epel*
2.安装Percona软件:
yum -y install Percona-XtraDB-Cluster-server Percona-XtraDB-Cluster-client Percona-Server-shared-compat percona-xtrabackup
3.添加账户:
/etc/init.d/mysql bootstrap-pxc //启动PXC
mysql
---------------------------------------->
GRANT RELOAD,LOCK TABLES,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com@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FLUSH PRIVILEGES;
\q
<----------------------------------------
/etc/init.d/mysql stop
二、编辑PXC的节点配置:
1.在19.66上:
vim /etc/my.cnf
------------------------------------->
wsrep_provider=/usr/lib64/libgalera_smm.so
wsrep_cluster_address="gcomm://192.168.19.66,192.168.19.74,192.168.19.76"
wsrep_sst_auth=com:123456
wsrep_cluster_name=Percona
wsrep_sst_method=xtrabackup-v2
wsrep_node_address=192.168.19.66
wsrep_slave_threads=2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1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
/etc/init.d/mysql bootstrap-pxc
2.在19.74上:
vim /etc/my.cnf
-------------------------------------->
wsrep_provider=/usr/lib64/libgalera_smm.so
wsrep_cluster_address="gcomm://192.168.19.66,192.168.19.74,192.168.19.76"
wsrep_sst_auth=com:123456
wsrep_cluster_name=Percona
wsrep_sst_method=xtrabackup-v2
wsrep_node_address=192.168.19.74
wsrep_slave_threads=2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1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
/etc/init.d/mysql start
3.在19.76上:
vim /etc/my.cnf
-------------------------------->
wsrep_provider=/usr/lib64/libgalera_smm.so
wsrep_cluster_address="gcomm://192.168.19.66,192.168.19.74,192.168.19.76"
wsrep_sst_auth=com:123456
wsrep_node_address=192.168.19.76
wsrep_cluster_name=Percona
wsrep_sst_method=xtrabackup-v2
wsrep_slave_threads=2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1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
/etc/init.d/mysql start
4.各节点上查看状态,保证如下几项没有问题:
mysql
---------------------------------------------->
SHOW STATUS LIKE '%wsrep%';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wsrep_local_state_uuid | a82bc530-3748-11e5-a4fc-c26f7c90839c |
...
| wsrep_local_state | 4 |
| wsrep_local_state_comment | Synced |
...
| wsrep_cluster_size | 3 |
| wsrep_cluster_status | Primary |
| wsrep_connected | ON |
...
| wsrep_ready | ON |
+------------------------------+----------------------------------------------------------+
5.测试:
在19.66上:
CREATE DATABASE jason;
USE jason;
CREATE TABLE jjj (id int ,name char(10)) engine=innodb;
COMMIT;
在19.74上:
USE jason;
INSERT INTO jjj values (1,'22');
COMMIT;
在19.76上:
USE jason;
SELECT * FROM jjj;
Percona XtraDB Cluster集群的安装与配置
‘贰’ mysql主从配置成功,但是过段时间再操作master,发现slave没有同步更新
复制有延迟,slave想要尽可能及时跟上master的进度,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MariaDB发行版,它实现了相对真正意义上的并行复制,其效果远比ORACLE MySQL好的很多。在我的场景中,采用MariaDB作为slave的实例,几乎总是能及时跟上master。如果不想用这个版本的话,那就老实等待官方5.7大版本发布吧;
关于MariaDB的Parallel Replication具体请参考:Replication and Binary Log Server System Variables#slave_parallel_threads – MariaDB Knowledge Base
2、每个表都要显式指定主键,如果没有指定主键的话,会导致在row模式下,每次修改都要全表扫描,尤其是大表就非常可怕了,延迟会更严重,甚至导致整个slave库都被挂起,可参考案例:mysql主键的缺少导致备库hang;
3、应用程序端多做些事,让MySQL端少做事,尤其是和IO相关的活动,例如:前端通过内存CACHE或者本地写队列等,合并多次读写为一次,甚至消除一些写请求;
4、进行合适的分库、分表策略,减小单库单表复制压力,避免由于单库单表的的压力导致整个实例的复制延迟;
其他提高IOPS性能的几种方法,根据效果优劣,我做了个简单排序:
1、更换成SSD,或者PCIe SSD等IO设备,其IOPS能力的提升是普通15K SAS盘的数以百倍、万倍,甚至几十万倍计;
2、加大物理内存,相应提高InnoDB Buffer Pool大小,让更多热数据放在内存中,降低发生物理IO的频率;
3、调整文件系统为 XFS 或 ReiserFS,相比ext3可以极大程度提高IOPS能力。在高IOPS压力下,相比ext4有更稳健的IOPS表现(有人认为 XFS 在特别的场景下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我们除了剩余磁盘空间少于10%时引发丢数据外,其他的尚未遇到);
4、调整RAID级别为raid 1+0,它相比raid1、raid5等更能提高IOPS性能。如果已经全部是SSD设备了,可以2块盘做成RAID 1,或者多快盘做成RAID 5(并且可以设置全局热备盘,提高阵列容错性),甚至有些土豪用户直接将多块SSD盘组成RAID 50;
5、调整RAID的写cache策略为WB或FORCE WB,详情请参考:常用PC服务器阵列卡、硬盘健康监控 以及PC服务器阵列卡管理简易手册;
6、调整内核的io scheler,优先使用deadline,如果是SSD,则可以使用noop策略,相比默认的cfq,个别情况下对IOPS的性能提升至少是数倍的。
其他更多方法,欢迎大家帮忙补充 :)
‘叁’ 用BIOS把电脑搞黑屏了怎么办,显示器灯会亮,就是不启动,也进不了BIOS,这样要怎么办。
跳线就好了!
这发不了那么多的图,自己慢慢看。
希望有用
硬件跳线设置完全篇——包括CPU的标准外频、CPU电压设置跳线、硬盘跳线等设置
一、认识跳线
不管是主板还是硬盘、光驱等驱动器,都能看到跳线身影。那什么是“跳线”呢?所谓跳线,也就是镶嵌在主板、硬盘、光驱等设备上的金属接针(跳线柱),以及套在这些金属棍上的跳线帽。
跳线柱是一根根小金属柱,而跳线帽从外表来看是一个有两个“小孔”的塑料帽,不过跳线帽表层的这层塑料是用来起绝缘及保护作用的,它的里面有两块金属弹片所以当跳线帽插在跳线柱上时,这两根跳线柱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通路”。
跳线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CPU的工作电压、外频,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跳线至少有两根跳线柱,但也可以有多根跳线柱。从排列组合的角度来看,具备多根跳线柱的跳线(应该说是跳线组)能够调节的状态远比只有两根跳线柱的跳线要多,所以这种“跳线组”往往用在主板上,以此来调节CPU的外频、倍频等(用于超频)。
另外,很多主板上还有DIP开关设置,用以替代跳线帽,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简单。DIP开关右上角通常有 “ON”标识,表明开关拨向上部时为接通“ON”状态(相当于跳线帽插入状态),向下则为断开“OFF”状态。
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设置错误,轻则死机,重则损坏元器件,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虽然不同设备的跳线设置方法不同,但也具备通用性,所以下面就让我们去认识并设置一些常见的跳线。
主板上需要设置“通断”关系的地方很多,所以这里也是跳线最多的地方,对于一个初学硬件的新手而言,正确设置主板上的跳线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二、设置CPU的标准外频
目前CPU的标准外频只有66MHz、100MHz、133MHz这三挡,虽说目前的新型主板都支持“软跳线”,也就是通过“BIOS”来设置CPU的外频,但这种软跳线一般只能设置某个区段的非标准外频(用来超频),比如说将标准外频为100MHz的新赛扬超频到110MHz。而如果要将100MHz外频的新赛扬超频到133MHz这样的标准外频,那往往得靠跳线才能完成。注意,前面所说的这些只是用来简单说明“外频跳线”的作用,该跳线最基本的作用是“针对不同外频的CPU,在主板上正确设置其外频,使之正常工作”。
1.Socket370主板
Socket370接口的主板支持赛扬、PIII系列CPU,由于赛扬系列CPU的外频分为66MHz、100MHz两种,而PIII的外频又为133MHz,所以Socket370主板必须要能够支持66MHz、100MHz、133MHz这三挡标准外频,而用来设置这三种外频的重担就落在了“外频跳线”的身上。由于需要组合成三挡外频,所以Socket370主板的外频跳线一般是一组跳线。至于如何排列组合从而实现66MHz、100MHz、133MHz呢,则要看主板说明书了,不过主板商一般也会将此类说明印刷到主板上,所以你在外频跳线的附近一般都能找到一个白色字体的简单跳线说明。
不要以为外频跳线非常复杂,当你看了这个简单的说明之后,就会发现我们要做的也就是“将跳线帽插在1与2号跳线柱上或者2与3号柱上”。说明书中的“1-2”的意思就是指“将1号与2号跳线柱用跳线帽连起来”,跳线的旁边都对1号跳线柱用数字“1”或“▲”进行了标示,我们很容易就能确定跳线中各个跳线柱的编号。
市面也有些Socket370接口的主板一般都不需要去手动设置外频跳线,因为此类主板大多具备“自动侦测”功能——自动侦测CPU类型,自动选择适合它的外频档。
2.Socket A主板
对于支持毒龙、Athlon、AthlonXP的Socket A接口的主板而言,由于此三种CPU的外频只有100MHz与133MHz两种,所以此类主板的外频跳线一般都是一个三针跳线。
3.Socket423/Socket478主板
这类主板支持P4 CPU,虽然目前的P4有Willamette与Northwood两种核心,前端总线为400MHz,而以后的Northwood P4将采用533MHz的前端总线。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现在的P4主板一般都只提供两挡标准外频,即100MHz与133MHz,因此也大多采用三针的跳线,设置方法与上面的Socket462主板一样。因为现在的P4都是100MHz,所以默认值即为100MHz,用户无需更改外频跳线。
三、清除CMOS设置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CMOS设置的重要性,特别是其中的“开机密码”功能非常实用。不过当我们自己忘记了密码该怎么办呢?此时主板上的这个用来清除CMOS设置的跳线就有用武之地了。
该跳线一般都在BIOS芯片附近,而且也能在主板上找到跳线说明。它们常见的设置方法是:当跳线帽插在1、2号跳线柱上时,CMOS设置处于正常状态(这也是主板出厂时的默认值;当把跳线帽从1、2号跳线柱拔下来,改而插在2、3号跳线柱上时,CMOS设置将被清除;当将CMOS设置清除后,我们还必须将跳线帽还原——重新插在1、2号跳线柱上,否则不能开机。
四、CPU电压设置跳线
对于超频爱好者来说,主板上的CPU电压设置跳线好处多多——适当提高超频状态下的CPU的工作电压,能有效提高CPU的稳定性,这也就是常说的“加压”。需要注意的是,提高CPU的工作电压会造成CPU温度升高,另外也对CPU的寿命造成影响。所以此类跳线一般都只能稍微提高CPU的电压,并且分为几个挡位,如+0.05V、+0.1V、+0.15V,一般不会超过0.3V,否则会严重影响CPU的安全。由于需要提供几个挡位的电压值,所以此类跳线一般也采用跳线组的形式。
CPU电压设置跳线一般位于CPU插座的附近,当然,由于该类跳线都是为超频而设,所以只有少部分主板能看到此类跳线。对于不需要超频的用户来说,千万不要去更改CPU的电压设置,否则极易出现问题。
五、BIOS写保护跳线
由于CIH这样的病毒能够破坏BIOS芯片(也就是写入一些破坏程序到BIOS中),所以后来的主板便针对这种情况在主板上增加了一个“BIOS写保护跳线”。具备此跳线的主板BIOS芯片在刷新BIOS程序时,需要更改BIOS的电压才能写入BIOS程序——处于写保护状态(不能刷新BIOS)为5V,未处于写保护为12V。而用来调节这个电压的跳线也就是“BIOS写保护跳线”。该类跳线一般也位于BIOS芯片的附近,当把跳线帽插在“2-3”号跳线柱上时,则处于可写入状态;将它插在“1-2”号跳线柱上时,则处于写保护状态(主板的默认设置。
六、AC’97声卡屏蔽跳线
如今的主板都板载了集成软声卡(俗称AC’97声卡),虽然此类声卡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要,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单独购买一块PCI声卡插在主板上。不过当把PCI声卡插在主板上之后,用户往往会发现PCI声卡很难安装——很容易出现中断冲突,而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装好之后,却发现系统中竟然有两个声卡——原来的AC’97声卡还在“抢着上岗”。
其实要关闭AC’97声卡很简单,一般在集成声卡输出端的附近,都有一个“声卡屏蔽跳线”,只要将默认的“1-2”改为“2-3”就能将AC’97声卡屏蔽。
七、键盘开机跳线
目前许多主板都支持“键盘开机”功能,当打开此功能后,需要按键盘上相应的键,便能启动电脑。虽然很多主板都支持键盘开机,但一般情况下此功能都被主板上的跳线屏蔽了。要找到该跳线比较简单,它一般位于PS/2接口附近,按照跳线说明,将默认的“1-2”连接改为“2-3”连接就行了。
八、转接卡上的跳线
对于那些使用Slot 1架构的主板的用户而言,必须为自己的CPU配上一块转接卡。目前的赛扬只有两种外频的产品,即66MHz外频的赛扬及100MHz外频的Tualatin赛扬,所以目前的普通型转接卡一般都只提供一个三针的跳线来调节CPU外频——当“1-2”连接时,外频为66MHz(默认值);当“2-3”连接时,外频为100MHz。当然,市面上也有一些可调节电压的高档转接卡,如华硕、微星的,其跳线的选择性要大一些,不过方法和普通的转接卡大同小异。
九、显卡上的跳线
事实上显卡上一般都没有跳线,不过随着一些具备“神奇跳线”的显卡上市,我们也就知道了“原来显卡上也有跳线啊”。其实这类“神奇跳线”并不复杂——通过一些硬件修改或软件修改,我们能够将普通的GeForce系列显卡改成专业的“Quadro”显卡,以此来提升GeForce显卡在专业绘图软件中的性能。当然,手工修改并不复杂,《电脑报》也多次刊登了这类文章,而这些具备“神奇跳线”的显卡则在设计时便考虑了用户的这个需要,因此你只要将显卡上的这个跳线用跳线帽连起来,GeForce便变成Quadro了,如果将跳线帽拔掉,则又变回到GeForce。目前耕升的好几款显卡都具备这样的跳线,使用非常简单。
十 、驱动器上的跳线
硬盘、光驱、刻录机等驱动器上面的跳线也很多,这些跳线都是用来设定其“主从”关系的,那为什么要设置“主从”呢?我们知道主板上的IDE接口共两个,而每个接口通过数据线又能够挂两个IDE设备,于是两个IDE接口便能挂4个IDE设备。为了4个IDE设备相互“争权”,便对它们进行了排序。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即将挂接到数据线上的驱动器(硬盘、光驱等)而言,我们首先要确定其“Master”(主盘)与“Slave”(从盘)地位。比如说大部分用户只有两个IDE设备,即一块硬盘与一个光驱,因为有两个IDE接口,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设备各占用一个IDE接口(各让占用一条数据线)。一般我们将硬盘挂在IDE1接口上,此时硬盘可以是“Primary Master”,也可以是“Primary Slave”,至于光驱则挂在IDE2上,同样对它来说不管是“Master”还是“Slave”都无所谓——IDE2接口上只有它一个设置,没有其他设备与它争地位。
对于有3个甚至4个IDE设备的用户而言,则必须事先规划每个设备的位置,然后再去设置其跳线。比如说当我们需要在一个IDE接口上挂两块硬盘时,则必须将它们其中的一块设置成“Master”,而另一块则设置成“Slave”。
1.IBM硬盘跳线的设置
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IBM硬盘基本上都是腾龙系列,而事实上IBM硬盘跳线设置的方法都一样,所以只要学会了操作方法,我们就能搞定所有的IBM硬盘。
基本上所有的硬盘跳线的位置都在一个地方——数据线接口与电源接口的中间,IBM硬盘也不例。从图中可以看出,IBM硬盘的跳线共有上下两排9根跳线柱(左下角的那根是空位),那么如何设置其主从盘呢?
(1)Master(主盘)
当将一个跳线帽插在“G-H”,另外一个跳线帽插在“A-B”上时,此时硬盘便成了“Master”,这也是硬盘出厂时的默认设置。
(2)Slave(从盘)
当将一个跳线帽插在“A-B”上,另外一个插在“C-D”(也就是最右边的两列跳线柱)上时,硬盘便成了“Slave”。
(3)Cable Select(电缆选择)
如今我们使用的硬盘一般都支持ATA66/100,而用来连接这类硬盘的数据线也由原来的40芯变成了80芯,其实这80芯的数据线不仅仅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它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当硬盘的跳线设置成“Cable Select”时,硬盘的主从关系将由其连接到数据线上的位置而决定。在学习硬盘时我们已经知道,此类数据线用来连接主板的那端叫作“System”,中间的那端叫“Drive1”,另外一端则叫“Drive 0”。
当硬盘的跳线设置成“Cable Select”后,它挂在“Drive 0”上是“Master”(主盘),挂在Drive1上则是“Slave”(从盘)。由于“Cable Select”是根据安装位置来确定主从关系的,所以硬盘不管挂在哪个部位都不需要更改其跳线,非常方便。不过享受“Cable Select”所带来的方便时要注意:所有的IDE设备都得设置成“Cable Select”,另外当硬盘与光驱挂在同一根数据线上时,“Cable Select”可能会失效——光驱不支持“Cable Select”!另外“Cable Select”还需要数据线的支持,如果使用的是劣质数据线,往往也会出现错误,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老老实实将硬盘设置成“Master”或“Slave”吧。至于IBM硬盘的“Cable Select”设置则非常简单。
2.Seagate(希捷)硬盘
Seagate硬盘虽然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不过其跳线设置方法倒没什么变化,只要你以前接触过他们,那怕现在将最新款的Seagate硬盘拿给你设置也不是一件难事。另外Seagate硬盘还将跳线设置方法印在了硬盘的背面,所以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搞定。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方法很简单,其跳线也在数据线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有了前面设置IBM硬盘的经验,相信你看了这幅示意图就会设置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将一个跳线帽插在“G-H”上时,硬盘为“Master”;将所有的跳线帽取下来,硬盘则为“Slave”;如果将“E-F”连通后,则是“Cable Select”。
3.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
西数硬盘的跳线设置方法也很简单,厂家还将跳线设置方法印在硬盘的正面,非常醒目。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西数硬盘跳线一般都是10针的,也就是上下两排共10根跳线柱,而也有部分西数硬盘的跳线是6针的。在对西数硬盘设置跳线时,一定要数一下跳线柱的数目,10针的跳线与6针的跳线设置方法不能混淆。注意,跳线的1号跳线柱是靠近电源接口那一列的上面一根,然后可根据上面的示意图进行排列。
4.Maxtor(迈拓)硬盘
Maxtor自从收购了昆腾之后,已经成了硬盘市场的老大,其生产的钻石、金钻、美钻、星钻系列硬盘虽然性能各异,不过在跳线设置方法倒也一致。不过迈拓近期出的几个新系列硬盘在跳线方面却与以前的迈拓有了很大的区别,下面一一介绍。
(1)典型的迈拓硬盘系列
这里所说的迈拓硬盘指的是钻石系列、金钻六代及其以前的产品,这类迈拓硬盘的样子都差不多。迈拓硬盘有个特点——跳线设置说明都会印刷在盘面上,虽说该说明对与初学者而言可能一下子没法看懂,不过等一下你就会明白的。
这类迈拓硬盘的跳线分为上下两排,共10针,其中有一个针脚是空位,所以事实上只有9针。
(2)新型迈拓硬盘
前面提到迈拓收购了昆腾公司,所以后来迈拓充分吸收了昆腾硬盘的一些技术优势。迈拓最新推出的金钻七代的样子就与原来的迈拓硬盘 有了根本的改变——非常像以前的昆腾硬盘。虽然金钻七代的盘面上仍然印刷了跳线的设置说明,不过这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说明了。
十一.光驱
光驱(包括刻录机、DVD-ROM)的跳线相对于硬盘来说要简单多了,一般光驱的跳线都是6针的,也就是上下两排各3根跳线柱,通过一个跳线帽便能设置出“Master”、“Slave”及“Cable Select”(^18030301p^16)。需要注意的是,光驱类的产品一般都会直接在跳线的旁边标注该跳线柱的意思,比如“MA”即“Master”,“SL”即“Slave”,“CS”则是“Cable Select”。跳线就说明该光驱是“Master”,如果我们需要将其改为“Slave”,则只要用镊子将插在“MA”上的跳线帽拔出来,然后插在“SL”上就行了。
刻录机、DVD光驱等IDE设备的跳线设置方法与光驱相同,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肆’ modbus 中ucSlaveAddress 和ucSlaveID有什么区别
ucSlaveAddress指的是前端设备变量地址,ucSlaveID指的是前端设备ID。
在同一个485总线上挂接多个前端设备,每个设备的ID是不能重复的,通过此ID区分同一链路上的不同设备,才能有效对设备进行访问,读写变量数据。在读写变量的时候,通过ucSlaveAddress区分变量。
‘伍’ linux系统怎样查看服务器性能命令
通过执行以下命令,可以在1分钟内对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uptime
dmesg | tail
vmstat 1
mpstat -P ALL 1
pidstat 1
iostat -xz 1
free -m
sar -n DEV 1
sar -n TCP,ETCP 1
top
其中一些命令需要安装sysstat包,有一些由procps包提供。这些命令的输出,有助于快速定位性能瓶颈,检查出所有资源(CPU、内存、磁盘IO等)的利用率(utilization)、饱和度(saturation)和错误(error)度量,也就是所谓的USE方法。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下这些命令,有关这些命令更多的参数和说明,请参照命令的手册。
uptime
$ uptime
23:51:26 up 21:31, 1 user, load average: 30.02, 26.43, 19.02
这个命令可以快速查看机器的负载情况。在Linux系统中,这些数据表示等待CPU资源的进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断IO进程(进程状态为D)的数量。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对系统资源使用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命令的输出分别表示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平均负载情况。通过这三个数据,可以了解服务器负载是在趋于紧张还是区域缓解。如果1分钟平均负载很高,而15分钟平均负载很低,说明服务器正在命令高负载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CPU资源都消耗在了哪里。反之,如果15分钟平均负载很高,1分钟平均负载较低,则有可能是CPU资源紧张时刻已经过去。
上面例子中的输出,可以看见最近1分钟的平均负载非常高,且远高于最近15分钟负载,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排查当前系统中有什么进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可以通过下文将会介绍的vmstat、mpstat等命令进一步排查。
dmesg | tail
$ dmesg | tail
[1880957.563150] perl invoked oom-killer: gfp_mask=0x280da, order=0, oom_score_adj=0
[...]
[1880957.563400] Out of memory: Kill process 18694 (perl) score 246 or sacrifice child
[1880957.563408] Killed process 18694 (perl) total-vm:1972392kB, anon-rss:1953348kB, file-rss:0kB
[2320864.954447] TCP: Possible SYN flooding on port 7001. Dropping request. Check SNMP counters.
该命令会输出系统日志的最后10行。示例中的输出,可以看见一次内核的oom kill和一次TCP丢包。这些日志可以帮助排查性能问题。千万不要忘了这一步。
vmstat 1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34 0 0 200889792 73708 591828 0 0 0 5 6 10 96 1 3 0 0
32 0 0 200889920 73708 591860 0 0 0 592 13284 4282 98 1 1 0 0
32 0 0 200890112 73708 591860 0 0 0 0 9501 2154 99 1 0 0 0
32 0 0 200889568 73712 591856 0 0 0 48 11900 2459 99 0 0 0 0
32 0 0 200890208 73712 591860 0 0 0 0 15898 4840 98 1 1 0 0
^C
vmstat(8) 命令,每行会输出一些系统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可以让我们更详细的了解系统状态。后面跟的参数1,表示每秒输出一次统计信息,表头提示了每一列的含义,这几介绍一些和性能调优相关的列:
r:等待在CPU资源的进程数。这个数据比平均负载更加能够体现CPU负载情况,数据中不包含等待IO的进程。如果这个数值大于机器CPU核数,那么机器的CPU资源已经饱和。
free:系统可用内存数(以千字节为单位),如果剩余内存不足,也会导致系统性能问题。下文介绍到的free命令,可以更详细的了解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si, so:交换区写入和读取的数量。如果这个数据不为0,说明系统已经在使用交换区(swap),机器物理内存已经不足。
us, sy, id, wa, st:这些都代表了CPU时间的消耗,它们分别表示用户时间(user)、系统(内核)时间(sys)、空闲时间(idle)、IO等待时间(wait)和被偷走的时间(stolen,一般被其他虚拟机消耗)。
上述这些CPU时间,可以让我们很快了解CPU是否出于繁忙状态。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户时间和系统时间相加非常大,CPU出于忙于执行指令。如果IO等待时间很长,那么系统的瓶颈可能在磁盘IO。
示例命令的输出可以看见,大量CPU时间消耗在用户态,也就是用户应用程序消耗了CPU时间。这不一定是性能问题,需要结合r队列,一起分析。
mpstat -P ALL 1
$ mpstat -P ALL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07:38:49 PM CPU %us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guest %gnice %idle
07:38:50 PM all 98.47 0.00 0.7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78
07:38:50 PM 0 96.04 0.00 2.9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9
07:38:50 PM 1 97.00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0
07:38:50 PM 2 98.00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0
07:38:50 PM 3 96.9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03
[...]
该命令可以显示每个CPU的占用情况,如果有一个CPU占用率特别高,那么有可能是一个单线程应用程序引起的。
pidstat 1
$ pidstat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07:41:02 PM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07:41:03 PM 0 9 0.00 0.94 0.00 0.94 1 rcuos/0
07:41:03 PM 0 4214 5.66 5.66 0.00 11.32 15 mesos-slave
07:41:03 PM 0 4354 0.94 0.94 0.00 1.89 8 java
07:41:03 PM 0 6521 1596.23 1.89 0.00 1598.11 27 java
07:41:03 PM 0 6564 1571.70 7.55 0.00 1579.25 28 java
07:41:03 PM 60004 60154 0.94 4.72 0.00 5.66 9 pidstat
07:41:03 PM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07:41:04 PM 0 4214 6.00 2.00 0.00 8.00 15 mesos-slave
07:41:04 PM 0 6521 1590.00 1.00 0.00 1591.00 27 java
07:41:04 PM 0 6564 1573.00 10.00 0.00 1583.00 28 java
07:41:04 PM 108 6718 1.00 0.00 0.00 1.00 0 snmp-pass
07:41:04 PM 60004 60154 1.00 4.00 0.00 5.00 9 pidstat
^C
pidstat命令输出进程的CPU占用率,该命令会持续输出,并且不会覆盖之前的数据,可以方便观察系统动态。如上的输出,可以看见两个JAVA进程占用了将近1600%的CPU时间,既消耗了大约16个CPU核心的运算资源。
iostat -xz 1
$ iostat -xz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73.96 0.00 3.73 0.03 0.06 22.21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xvda 0.00 0.23 0.21 0.18 4.52 2.08 34.37 0.00 9.98 13.80 5.42 2.44 0.09
xvdb 0.01 0.00 1.02 8.94 127.97 598.53 145.79 0.00 0.43 1.78 0.28 0.25 0.25
xvdc 0.01 0.00 1.02 8.86 127.79 595.94 146.50 0.00 0.45 1.82 0.30 0.27 0.26
dm-0 0.00 0.00 0.69 2.32 10.47 31.69 28.01 0.01 3.23 0.71 3.98 0.13 0.04
dm-1 0.00 0.00 0.00 0.94 0.01 3.78 8.00 0.33 345.84 0.04 346.81 0.01 0.00
dm-2 0.00 0.00 0.09 0.07 1.35 0.36 22.50 0.00 2.55 0.23 5.62 1.78 0.03
[...]
^C
iostat命令主要用于查看机器磁盘IO情况。该命令输出的列,主要含义是:
r/s, w/s, rkB/s, wkB/s:分别表示每秒读写次数和每秒读写数据量(千字节)。读写量过大,可能会引起性能问题。
await:IO操作的平均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这是应用程序在和磁盘交互时,需要消耗的时间,包括IO等待和实际操作的耗时。如果这个数值过大,可能是硬件设备遇到了瓶颈或者出现故障。
avgqu-sz:向设备发出的请求平均数量。如果这个数值大于1,可能是硬件设备已经饱和(部分前端硬件设备支持并行写入)。
%util:设备利用率。这个数值表示设备的繁忙程度,经验值是如果超过60,可能会影响IO性能(可以参照IO操作平均等待时间)。如果到达100%,说明硬件设备已经饱和。
如果显示的是逻辑设备的数据,那么设备利用率不代表后端实际的硬件设备已经饱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IO性能不理想,也不一定意味这应用程序性能会不好,可以利用诸如预读取、写缓存等策略提升应用性能。
free –m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5998 24545 221453 83 59 541
-/+ buffers/cache: 23944 222053
Swap: 0 0 0
free命令可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m参数表示按照兆字节展示。最后两列分别表示用于IO缓存的内存数,和用于文件系统页缓存的内存数。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 buffers/cache,看上去缓存占用了大量内存空间。这是Linux系统的内存使用策略,尽可能的利用内存,如果应用程序需要内存,这部分内存会立即被回收并分配给应用程序。因此,这部分内存一般也被当成是可用内存。
如果可用内存非常少,系统可能会动用交换区(如果配置了的话),这样会增加IO开销(可以在iostat命令中提现),降低系统性能。
sar -n DEV 1
$ sar -n DEV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12:16:48 AM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ifutil
12:16:49 AM eth0 18763.00 5032.00 20686.42 478.30 0.00 0.00 0.00 0.00
12:16:49 AM lo 14.00 14.00 1.36 1.36 0.00 0.00 0.00 0.00
12:16:49 AM docker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2:16:49 AM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ifutil
12:16:50 AM eth0 19763.00 5101.00 21999.10 482.56 0.00 0.00 0.00 0.00
12:16:50 AM lo 20.00 20.00 3.25 3.25 0.00 0.00 0.00 0.00
12:16:50 AM docker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C
sar命令在这里可以查看网络设备的吞吐率。在排查性能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的吞吐量,判断网络设备是否已经饱和。如示例输出中,eth0网卡设备,吞吐率大概在22 Mbytes/s,既176 Mbits/sec,没有达到1Gbit/sec的硬件上限。
sar -n TCP,ETCP 1
$ sar -n TCP,ETCP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12:17:19 AM active/s passive/s iseg/s oseg/s
12:17:20 AM 1.00 0.00 10233.00 18846.00
12:17:19 AM atmptf/s estres/s retrans/s isegerr/s orsts/s
12:17:20 AM 0.00 0.00 0.00 0.00 0.00
12:17:20 AM active/s passive/s iseg/s oseg/s
12:17:21 AM 1.00 0.00 8359.00 6039.00
12:17:20 AM atmptf/s estres/s retrans/s isegerr/s orsts/s
12:17:21 AM 0.00 0.00 0.00 0.00 0.00
^C
sar命令在这里用于查看TCP连接状态,其中包括:
active/s:每秒本地发起的TCP连接数,既通过connect调用创建的TCP连接;
passive/s:每秒远程发起的TCP连接数,即通过accept调用创建的TCP连接;
retrans/s:每秒TCP重传数量;
TCP连接数可以用来判断性能问题是否由于建立了过多的连接,进一步可以判断是主动发起的连接,还是被动接受的连接。TCP重传可能是因为网络环境恶劣,或者服务器压力过大导致丢包。
top
$ top
top - 00:15:40 up 21:56, 1 user, load average: 31.09, 29.87, 29.92
Tasks: 871 total, 1 running, 868 sleeping, 0 stopped, 2 zombie
%Cpu(s): 96.8 us, 0.4 sy, 0.0 ni, 2.7 id, 0.1 wa, 0.0 hi, 0.0 si, 0.0 st
KiB Mem: 25190241+total, 24921688 used, 22698073+free, 60448 buffers
KiB Swap: 0 total, 0 used, 0 free. 554208 cached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0248 root 20 0 0.227t 0.012t 18748 S 3090 5.2 29812:58 java
4213 root 20 0 2722544 64640 44232 S 23.5 0.0 233:35.37 mesos-slave
66128 titancl+ 20 0 24344 2332 1172 R 1.0 0.0 0:00.07 top
5235 root 20 0 38.227g 547004 49996 S 0.7 0.2 2:02.74 java
4299 root 20 0 20.015g 2.682g 16836 S 0.3 1.1 33:14.42 java
1 root 20 0 33620 2920 1496 S 0.0 0.0 0:03.82 init
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2 kthreadd
3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5.35 ksoftirqd/0
5 root 0 -20 0 0 0 S 0.0 0.0 0:00.00 kworker/0:0H
6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6.94 kworker/u256:0
8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2:38.05 rcu_sched
top命令包含了前面好几个命令的检查的内容。比如系统负载情况(uptime)、系统内存使用情况(free)、系统CPU使用情况(vmstat)等。因此通过这个命令,可以相对全面的查看系统负载的来源。同时,top命令支持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列排序,方便查找出诸如内存占用最多的进程、CPU占用率最高的进程等。
但是,top命令相对于前面一些命令,输出是一个瞬间值,如果不持续盯着,可能会错过一些线索。这时可能需要暂停top命令刷新,来记录和比对数据。
总结
排查Linux服务器性能问题还有很多工具,上面介绍的一些命令,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定位问题。例如前面的示例输出,多个证据证明有JAVA进程占用了大量CPU资源,之后的性能调优就可以针对应用程序进行。
‘陆’ 求教perl,tcl等脚本语言对一个数字前端或者验证者的重要性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对于设计人员来讲,可以用perl或者tcl完成顶层的自动连接,或者通过脚本自动生成reg-slave代码。这样就打打减少了工作量,并且消除了可能的笔误等错误,修改起来也很容易。
‘柒’ 驿唐DTU如何与昆仑通态MCGS软件建立无线通信 详细�0�3
不同型号的DTU,接口和网络制式不同,但如何配置及配置的参数基本相同。本文以MD-309G为例介绍如何连接MCGS组态软件。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采集设备 MD-309G DTU 上位机 internet 在现场数据采集的应用中,越来越多的前端模块支持MODBUS协议。如莫迪康、西门子、三菱等PLC,还有研华、台达等I/O采集模块。本例中使用MODBUS SLAVE软件来模拟前端支持MODBUS协议的模块(此软件索取联系驿唐技术支持),通过驿唐DTU如何与 MCGS组态软件连接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驿唐MD-309G与MCGS连接方案方案-串口通方式:通过驿唐无线串口通虚拟串口方式连接MCGS 串口通方式介绍:�6�1 串口通方式用户无需搭建服务器(使用驿唐测试服务器),使用快捷;但由于电脑虚拟串口个数的局限性(最多256个),该方式适合中小规模的项目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结构图 MD-309G DTU 上位机 internet 驿唐服务器 PC运行modbus slave 软件,并与MD-309G串口连接,串口参数都用“9600 8 N 1 N”能上网的电脑运行驿唐串口通软件和MCGS软件,串口通虚拟出串口与 MCGS连接下面具体介绍设备和软件的具体参数配置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D-309G的设置Step1 �6�1 下位机用modbus slave软件模拟一个modbus从站,设备地址为1,s输入寄存器,偏置为1(1x0001-3),波特率9600,8个数据位,无校验,一个停止位,无流控。�6�1 设置MD-309G。由于MD-309G默认串口参数与slave完全一致,故全采用默认配置。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D-309G的设置Step2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串口通软件的设置Step1 �6�1 MD-309G配置完毕后,插卡、接天线、加电。然后打开无线串口通软件,点击设置,输入账号8080,密码1234。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MCGS的设置Step1 �6�1 打开MCGS,添加一个标准MODBUS-RTU设备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设置Step2 �6�1 设备组态,设置虚拟串口号及参数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设置Step3 �6�1 添加标准modbusrtu设备,并设置地址等属性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设置Step4 �6�1 内部属性-添加通道,读取1x0001-3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设置Step5 �6�1 设备调试,读取变量的值 驿唐科技 驿唐科技串口通方式-总结�6�1 多个MD-309G连接的问题:如有多个MD-309G连接,需要在串口通软件中将多个MD-309G设备映射出多个虚拟串口,在MCGS中新建多个RTU设备即可。
‘捌’ BIOS设置问题
进入了AWARD BIOS CMOS设定工具, 屏幕上会显示主菜单。主菜单共提供了十二种设定功能和两种退出选择。可通过方向键选择功能项目, 按键可进入子菜单(不要告诉我不知道怎么进BIOS哦)。
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特征)
使用此菜单可对基本的系统配置进行设定,例如时间,日期。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特征)
使用此菜单可对系统的高级特性进行设定。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特征)
使用此菜单可以修改芯片组寄存器的值,优化系统的性能表现。
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边)
使用此菜单可对周边设备进行特别的设定。
Power Management Setup(电源管理设定)
使用此菜单可以对系统电源管理进行特别的设定。
PNP/PCI Configurations(PNP/PCI 配置)
此项仅在您系统支持PnP/PCI时才有效。
PC Health Status(PC当前状态)
此项显示了您PC 的当前状态
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
此项可以规定您的频率和电压设置。
Load Fail-Safe Defaults(载入故障安全缺省值)
使用此菜单载入工厂默认值作为稳定的系统使用。
Load Optimized Defaults(载入高性能缺省值)
使用此菜单载入最好的性能但有可能影响稳定的默认值。
Set Supervisor Password(设置管理员密码)
使用此菜单可以设置管理员的密码。
Set User Password(设置用户密码)
使用此菜单可以设置用户密码。
Save & Exit Setup(保存后退出)
保存对CMOS的修改,然后退出Setup程序。
xit Without Saving(不保存退出)
放弃对CMOS的修改,然后退出Setup程序。
标准CMOS特征
Standard CMOS Features菜单中的项目共分为11个类。每类不包含或包含一个到一个以上的可修改项目。使用方向键选定您要修改的项目, 然后使用或选择您所需要的设定值。
Date(日期)
日期的格式为 。
day 星期, 从Sun.(星期日)到Sat.(星期六), 由BIOS定义。只读。
month 月份, 从Jan.(一月)到Dec.(十二月)。
date 日期, 从1到31可用数字键修改。
year 年, 用户设定年份。
Time(时间)
时间的格式为 。
IDE Primary/Secondary Master/Slave(IDE 第一/第二主/从)
按PgUp/或PgDn/键选择硬盘类型:Manual,None或Auto。请注意,您驱动设备的规格必须与设备表(Drive Table)内容相符合。如果您在此项中输入的信息不正确,您的硬盘将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您的硬盘规格不符合设备表,或设备表中没有,您可选择Manual来手动设定您硬盘的规格。
如果您选择Manual,将会被要求在后面的列表中输入相关信息,可直接从键盘输入。您可以从销售商或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说明资料中获得详细信息。
Access Mode 设定值:CHS, LBA, Large, Auto
Capacity 存储设备的格式化后存储容量
Cylinder 柱面数
Head 磁头数
Precomp 硬盘写预补偿
Landing Zone 磁头停放区
Sector 扇区数
Drive A/B((驱动器A/B)
此项允许您选择安装的软盘驱动器类型。可选项有:None,360K,5.25in,1.2M,5.25 in,720K, 3.5 in,1.44M,3.5 in,2.88M,3.5 in 。
Video(视频)
此项允许您选择系统主显示器的视频转接卡类型。可选项:EGA/VGA,CGA 40,CGA 80,MONO。Halt On((停止引导)此项让您决定在系统引导过程中遇到错误时,系统是否停止引导。可选项有:
All Errors 侦测到任何错误,系统停止运行
No Errors 侦测到任何错误,系统不会停止运行
All, But Keyboard 侦测到关键错误,系统停止运行
All, But Diskette 侦测到磁盘错误,系统停止运行
All, But Disk/Key 侦测到磁盘错误或关键错误,系统停止运行
Base/Extended/Total Memory(基本/扩展/总内存)
此3个选项是用来显示内存的状态(只读)。
Virus Warning(病毒报警)
可以选择Virus Warning功能,可对IDE硬盘引导扇区进行保护。打开此功能后,如果有程序企图在此区中写入信息,BIOS会在屏幕上显示警告信息,并发出蜂鸣报警声。设定值有:Disabled,Enabled。
CPU L1 & L2 Cache(CPU一级和二级缓存)
此项允许您打开或关闭CPU内部缓存(L1)和外部缓存(L2)。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CPU Hyper-Threading(CPU超线程, 845PE/GE/GV/G芯片组支持)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运行超线程技术的功能,需要以下的平台:
*CPU:一个带有HT技术的Intel? Pentium? 4处理器;
*芯片组:一个带有支持HT技术的Intel? 芯片组;
*BIOS:支持HT技术的BIOS并且设为Enabled;
*操作系统:支持HT技术的操作系统。
此项允许您控制超线程功能。设置为Enabled将提高系统性能。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Fast Boot(快速引导)
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将使系统在启动时跳过一些检测过程,这样系统会在5秒内启动。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1st/2nd/3rd Boot Device(第一/第二/第三启动设备)
此项允许您设定AMIBIOS载入操作系统的引导设备启动顺序, 设定值为:
Floppy 系统首先尝试从软盘驱动器引导
LS120 系统首先尝试从LS120引导
HDD-0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一硬盘引导
SCSI 系统首先尝试从SCSI引导
CDROM 系统首先尝试从CD-ROM驱动器引导
HDD-1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二硬盘引导
HDD-2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三硬盘引导
HDD-3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四硬盘引导
ZIP 系统首先尝试从ATAPI ZIP引导
LAN 系统首先尝试从网络引导
Disabled 禁用此次序
Boot Other Device(其他设备引导)
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允许系统在从第一/第二/第三设备引导失败后,尝试从其他设备引导。
Swap Floppy Drive((交换软驱盘符)
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时,可交换软驱A:和B:的盘符。
Seek Floppy(寻找软驱)
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时,在系统引导前,BIOS会检测软驱A:。设定值有:Disabled,Enabled。
根据所安装的启动装置的不同,在“1st/2nd/3rd BootDevice” 选项中所出现的可选设备有相应的不同。例如:如果您的系统没有安装软驱,在启动顺序菜单中就不会出现软驱的设置。
Boot Up NumLock Status(启动时Numberlock状态)
此项是用来设定系统启动后,NumLock 的状态。当设定为On时,系统启动后将打开Num Lock,小键盘数字键有效。当设定为Off 时,系统启动后Num Lock关闭,小键盘方向键有效。设定值为:On,Off。
Gate A20 Option(Gate A20的选择)
此项用来设定Gate A20的状态。A20是指扩展内存的前部64KB。当选择缺省值Fast 时,GateA20是由端口92或芯片组的特定程序控制的,它可以使系统速度更快。当设置为Normal ,A20是由键盘控制器或芯片组硬件控制的。
Typematic Rate Setting(键入速率设定)
此项是用来控制字符输入速率的。设置包括Typematic Rate(字符输入速率)和Typematic Delay(字符输入延迟)。
Typematic Rate (Chars/Sec)(字符输入速率,字符/秒)
Typematic Rate Setting选项启用后,您可以设置键盘加速度的速率(字符/秒)。设定值为: 6, 8, 10, 12, 15, 20, 24, 30。
Typematic Delay (Msec)(字符输入延迟,毫秒)
此项允许您选择键盘第一次按下去和加速开始间的延迟。设定值为:250,500,750和1000。
Security Option(安全选项)
此项指定了使用的BIOS 密码的类型保护。设置值如下为:
APIC Mode(APIC模式)
此项是用来启用或禁用APIC(高级程序中断控制器)。根据PC2001设计指南,此系统可以在APIC模式下运行。启用APIC模式将会扩展可选用的中断请求IRQ系统资源。设定值有: Enabled,Disabled 。
选项描述:
Setup 当用户尝试运行设置时,出现密码提示
System 每次机器开机或用户运行设置后,出现密码提示
MPS Version Control For OS(MPS操作系统版本控制)
此项允许您选择在操作系统上应用哪个版本的MPS(多处理器规格)。您须选择您的操作系统支持的MPS 版本。要查明使用哪个版本,请咨询您操作系统的经销商。设定值为:1.4和1.1。
Boot OS/2 DRAM > 64MB(使用大于64MB内存引导OS/2)
此项允许您在OS/2? 操作系统下使用大于64MB的DRAM。设定值有:Non-OS2,OS2。
Full Screen LOGO Show(全屏显示LOGO)
此项能在启动画面上显示公司的LOGO标志。
Enabled 启动时显示静态的LOGO画面
Disabled 启动时显示自检信息
高级芯片组特征
Configure DRAM Timing(设置内存时钟)
此设置决定DRAM 的时钟设置是否由读取内存模组上的SPD(Serial PresenceDetect)EPROM 内容决定。设置为By SPD允许内存时钟根据SPD的设置由BIOS自动决定配置;设置为Manual允许用户手动配置这些项目。
CAS# Latency(CAS延迟)
此项此项控制了SDRAM在接受了命令并开始读之间的延迟(以时钟周期)。设定值有:1.5, 2, 2.5, 3 (clocks)。1.5个clock是增加系统性能,而3个clock是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Precharge Delay(预充电延迟)
此项规定了在预充电之前的空闲周期。设定值有:7, 6 和5(clocks)。
RAS# to CAS# Delay(RAS到CAS的延迟)
此项允许您设定在向DRAM写入,读出或刷新时,从CAS脉冲信号到RAS脉冲信号之间延迟的时钟周期数。更快的速度可以增进系统的性能表现,而相对较慢的速度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系统表现。此项仅在系统中安装有同步DRAM才有效。设定值有:3和2 (clocks)。
RAS# Precharge(RAS预充电)
此项用来控制RAS(Row Address Strobe)预充电过程的时钟周期数。如果在DRAM刷新前没有足够的时间给RAS积累电量,刷新过程可能无法完成而且DRAM将不能保持数据。此项仅在系统中安装了同步DRAM才有效。设定值有:3,2 (clocks)。
DRAM Frequency(内存频率)
此项允许您设置所安装的内存的频率。可选项为:Auto,DDR200,DDR266,DDR333 (仅845GE/PE支持) 。
Delayed Transaction(延迟传输)
芯片组内置了一个32-bit写缓存,可支持延迟处理时钟周期,所以于ISA总线的数据交换可以被缓存,而PCI总线可以在ISA总线数据处理的同时进行其他的数据处理。若设置为Enabled可兼容PCI 2.1规格。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Delay Prior to Thermal(超温优先延迟)
当CPU的温度到达了工厂预设的温度,时钟将被适当延迟。温度监控装置开启,由处理器内置传感器控制的时钟模组也被激活以保持处理器的温度限制。设定值由:4 Min,8 Min,16 Min,32 Min。
AGP Aperture Size (MB)(AGP口径尺寸, MB)
此项决定了用于特别PAC配置的图形口径的有效大小。AGP口径是内存映射的,而图形数据结构是驻于图形口径中的。口径范围必须设计为不可在中央处理器缓存区内缓存,对口径范围的访问被转移到主内存,然后PAC 将通过一保留在主内存中的译码表格翻译原始结果地址。此选项可选择口径尺寸为:4MB,8MB,16MB,32MB,64MB,28MB和256MB。
On-Chip VGA Setting(板载VGA设置)
此项允许您配置板载VGA。
On-Chip VGA((板载VGA)
此项允许您控制板载VGA功能。设定值有:Enabled和Disabled。
On-Chip VGA Frame Buffer Size(板载VGA帧缓冲容量)
此项设定了系统内存分配给视频的内存容量。设定值有:1MB,8MB。
Boot Display(引导显示)
此项用于选择您的系统所安装的显示设备类型。设定值有:Auto, CRT,TV,EFP。选项EFP可引用LCD 显示器。
整合周边
On-Chip Primary/Secondary PCI IDE(板载第一/第二PCI IDE)
整合周边控制器包含了一个IDE接口,可支持两个IDE通道。选择Enabled可以独立地激活每个通道。
IDE Primary/Secondary Master/Slave PIO(IDE 第一/第二主/从PIO)
四个IDE PIO(可编程输入/ 输出)项允许您为板载IDE支持地每一个IDE设备设定PIO模式(0-4)。模式0到4提供了递增的性能表现。在Auto模式中,系统自动决定每个设备工作的最佳模式。设定值有:Auto,Mode 0,Mode 1,Mode 2,Mode 3,Mode 4。
IDE Primary/Secondary Master/Slave UDMA(IDE 第一/第二主/从UDMA)
Ultra DMA/33/66/100只能在您的IDE硬盘支持此功能时使用,而且操作环境包括一个DMA驱动程序(Windows 95 OSR2 或第三方IDE总线控制驱动程序)。如果您硬盘和您的系统软件都支持Ultra DMA/33,Ultra DMA/66或Ultra DMA/100,选择Auto使BIOS支持有效。设定值有:Auto,Disabled。
USB Controller(USB控制器)
此项用来控制板载USB控制器。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USB Keyboard/Mouse Support(USB鼠标/键盘控制)
如果您在不支持USB或没有USB驱动的操作系统下使用USB键盘或鼠标,如DOS和SCO Unix,需要将此项设定为Enabled。
AC’97Audio(AC’97音频)
选择Auto将允许主板检测是否有音频设备在被使用。如果检测道了音频设备,板载的AC’97控制器将被启用。如果没有,控制器将被禁用。如果您想使用其他的声卡,请禁用此功能。设定值有:Auto,Disabled。
AC’97 Modem(AC’97调制解调器)
选择Auto将允许主板检测是否有板载调制解调器在被使用。如果检测道了调制解调器设备,板载的AC’97(Modem Codec’97)控制器将被启用。如果没有,控制器将被禁用。如果您想使用其他的调制解调器,请禁用此功能。设定值有:Auto,Disabled。
Onboard LAN selection(板载网卡选择)
此项允许您决定板载LAN控制器是否要被激活。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IDE HDD Block Mode(IDE硬盘块模式)
块模式也被称为块交换,度命令或多扇区读/写。如果您的IDE硬盘支持块模式(多数新硬盘支持),选择Enabled,自动检测到最佳的且硬盘支持的每个扇区的块读/写数。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Floopy Disk Controller(软驱控制器)
此项用来控制板载软驱控制器。
选项描述
Auto BIOS将自动决定是否打开板载软盘控制器
Enabled 打开板载软盘控制器
Disabled 关闭板载软盘控制器
Serial Port A/B((板载串行接口A/B)
此项规定了主板串行端口1(COM A)和串行端口2(COM B)的基本I/O端口地址和中断请求号。选择Auto允许AWARD自动决定恰当的基本I/O端口地址。设定值有:Auto,3F8/IRQ4,2F8/IRQ3,3E8/COM4,2E8/COM3,Disabled。
Serial Port B Mode(串行接口B模式)
此项允许您设置串行接口B的工作模式。设定值有:Normal,1.6 uS,3/16 Baud,ASKIR。
Normal: RS-232C串行接口
IrDA: IrDA-兼容串行红外线接口
ASKIR: 广泛Shift Keyed红外线接口
RxD, TxD Active(RxD, TxD活动)
此项允许您决定IR周边设备的接收和传送速度。设定值有:Hi,Hi,Hi,Lo,Lo,Hi,Lo,Lo。
IR Transmission Delay(IR传输延迟)
此项允许您决定IR传输在转换为接收模式中,是否要延迟。设定值有:Disabled,Enabled。
IR Duplex Mode(IR双工模式)
此项用来控制IR传送和接收的工作模式。设定值有:Full,Half 。在全双工模式下,允许同步双向传送和接收。在半双工模式下,仅允许异步双向传送和接收。
IR Pin Select(使用IR针脚)
请参考您的IR设备说明文件,以正确设置TxD和RxD信号。设定值有:RxD2,TxD2,IR-Rx2Tx2。
Parallel Port(并行端口)
此项规定了板载并行接口的基本I/O端口地址。选择Auto,允许BIOS自动决定恰当的基本I/O端口在地址。设定值有:Auto,378/IRQ7,278/IRQ5,3BC/IRQ7,Disabled。
Parallel Port Mode(并行端口模式)
此项可以选择并行端口的工作模式。设定值有:SPP,EPP,ECP,ECP+EPP,Normal。
SPP:标准并行端口
EPP:增强并行端口
ECP:扩展性能端口
ECP + EPP:扩展性能端口+ 增强并行端口
EPP Version(EPP版本)
如果并行端口设置为EPP模式,那么此项可以选择EPP的版本。设定值有:1.7,1.9。
ECP Mode Use DMA(在ECP模式使用DMA)
ECP模式用于DMA通道。当用户选择ECP特征的板载并行端口,一定要设置ECP Mode User DMA 。同时,用户可以在DMA通道3和1之间选择。
nboard Game Port(板载游戏端口)
此项用来设置板载游戏端口的基本I/O端口地址。设定值有:Disabled,201,209。
Onboard Midi Port(板载Midi端口)
此项用来设置板载Midi端口的基本I/O端口地址。设定值有:Disabled,330,300,290。
Midi IRQ Select(Midi端口IRQ选择)
此项规定了板载Midi端口的中断请求号。设定值有:5,10。
电源管理设置
IPCA Function(IPCA操作系统)
此项是用来激活ACPI(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功能。如果您的操作系统支持ACPI-aware,例如Windows 98SE/2000/ME,选择Enabled。设定值为:Enabled,Disabled。
ACPI Suspend Type(ACPI 挂起类型)
此选项设定ACPI功能的节电模式。可选项有:S1/POS S1休眠模式是一种低能耗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没有系统上下文丢失,(CPU或芯片组) 硬件维持着所有的系统上下文。S3/STR S3 休眠模式是一种低能耗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仅对主要部件供电,比如主内存和可唤醒系统设备,并且系统上下文将被保存在主内存。一旦有“唤醒”事件发生。存储在内存中的这些信息被用来将系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Power Management/APM(电源管理/APM)
此项用来选择节电的类型(或程度)和与此相关的模式: Suspend Mode和HDD Power Down。以下时电源管理的选项:
User Define 允许终端用户为每个模式分别配置模式
Min Saving 最小省电管理,Suspend Time Out = 1 Hour,HDDPower Down = 15 Min
Max Saving 最大省电管理,Suspend Time Out = 1 Min,HDDPower Down = 1Min
Suspend Type(挂起类型)
此项允许您选择挂起的类型。设定值有:Stop Grant(保存整个系统的状态,然后关掉电源),PwrOn Suspend(CPU和核心系统在低量电源模式,保持电源供给)。
MODEM Use IRQ(MODEM使用的IRQ)
此项可以设置MODEM使用的IRQ(中断)。设定值有:3,4,5,7,9,10,11,NA。
Suspend Time Out(挂起时限)
如果系统没有在所设置的时间内激活,所有的设备包括CPU将被关闭。设定值为:Disabled, 1 Min, 2 Min, 4 Min, 8 Min, 12 Min, 20 Min, 30 Min, 40Min和1 Hour。
Power Button Function(开机按钮功能)
此项设置了开机按钮的功能。设定值如下:
power Off 正常的开机关机按钮
Suspend 当您按下开机按钮时,系统进入挂起或睡眠状态,当按下4秒或更多时间,系统关机
Wake Up On PME, USB Wakeup From S3(PME唤醒, USB从S3唤醒)
此项设置了系统侦测到指定外设或组件被激活或有信号输入,机器将从节电模式被唤醒。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CPU THRM-Throttling(CPU温控)
此项允许您设置CPU温控比率。当CPU温度到达了预设的高温,您可以通过此项减慢CPU的速度。设定范围从12.5%到87.5%,以12.5%递增。
Resume by RTC Alarm(预设系统启动时间)
此项用来设置系统定时自动启动的时间/日期。
Date (of Month) Alarm
此项可以设置Resume by Alarm的日期。设定值有:0~31。
Time (hh:mm:ss) Alarm
此项可以设置Resume by Alarm的日期。格式为。
POWER ON Function(开机功能)
此项控制PS/2鼠标或键盘的哪一部分可以开机。设定值为:Password,Hot KEY,Mouse Left,Mouse Right,Any Key,BUTTON ONLY,Keyboard98。
KB Power ON Password(键盘开机密码)
如果POWER ON Function 设定为Password,你就可以在此项为PS/2键盘设定开机的密码。
Hot Key Power ON(热键开机)
如果POWER ON Function 设定为Hot KEY,你可以在此项为PS/2键盘设定开机热键,设定值:Ctrl-F1到Ctrl-F12。
Power Again(再来电状态)
此项决定了开机时以外断电之后,电力供应恢复时系统电源的状态。设定值有:
Power Off 保持机器处于关机状态
Power On 保持机器处于开机状态
Last State 恢复到系统断电前的状态。进入挂起/睡眠模式,但若按钮被揿下超过4秒,机器关机。
Reload Global Timer Events: Primary Master/Slave IDE, Secondary Master/Slave IDE, FDC/LPT/COM Port((重载全局计时器)
全局计时器时间属于I/O事件,此类事件的出现可以避免系统进入节电模式或将系统从这一状态中唤醒。生效时,即某设备被设置为Enabled时,如果有这类时间发生,系统将发出报警,即使系统处于低电量状态。
PNP/PCI 配置
Reset Configuration Data(重置配置数据)
通常您应将此项设置为Disabled。如果你安装了一个新的外接卡,系统在重新配置后产生严重的冲突,导致无法进入操作系统,此时将此项设置为Enabled,可以在退出Setup后,重置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ESCD,扩展系统配置数据)。设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Resource Controlled By(资源控制)
Award的Plug and Play BIOS(即插即用BIOS)可以自动配置所有的引导设备和即插即用兼容设备。但是,此功能仅在您使用即插即用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95/98时才有效。如果您将此项设置为Manual(手动),可进入此项的各项子菜单(每个子菜单以“ ”开头),手动选择特定资源。设定值有:Auto(ESCD),Manual。
IRQ Resources(IRQ资源)
此项仅在Resources Controlled By设置为Manual时有效。按键,您将进入子菜单。
IRQ Resources列出了IRQ 3/4/5/7/9/10/11/12/14/15,让用户根据使用IRQ的设备类型来设置每个IRQ。设定值有:
PCI Device 为PCI总线结构的Plug & Play兼容设备
Reserved IRQ将给保留为以后的请求
VGA 调色板动作
侦测 设定
Disabled CPU的数据读或写直接指向PCI VGA设备的调色板寄存器
Enabled CPU的数据读或写同时指向PCI VGA设备的调色板寄存器和ISA VGA设备的调色板寄存器,允许两种VGA设备的调色板寄存器内容相同
如果系统中安装的任何ISA适配卡要求VGA调色板侦测,此项必须设置为:Disabled
PCI/VGA Palette Snoop(PCI/VGA调色板配置)
当设置为Enabled,工作于不同总线的多种VGA设备可在不同视频设备的不同调色板上处理来自CPU的数据。在PCI设备中命令缓存器中的第五位是VGA调色板侦测位(0是禁用的)。例如,如果计算机中有两个VGA设备(一个是PCI,一个是ISA),设定方式如下:如果系统中安装的任何ISA适配卡要求VGA调色板侦测,此项必须设置为Enabled。
PC当前状态
Current System Temp., Current CPU Temperature, CPU fan, SYSTEM fan,Vcore, VTT, 3.3 V, +5 V, +12 V, -12 V, -5 V, VBAT(V), 5VSB(V)
此项显示目前所有监控的硬件设备/元器件状态如CPU电压,温度和所有风扇速度。
Chassis Intrusion Detect(机箱入侵监测)
此项是用来启用、复位或禁用机箱入侵监视功能并提示机箱曾被打开的警告信息。设置为Enable时,系统将记录机箱的入侵信息。下次您打开系统,将显示警告信息。将此项设为Reset可清除警告信息。之后,此项会自动回复到Enabled状态。设定值有:Enabled,Reset和Disabled。
CPU Critical Temperature(CPU的临界温度)
此选项用来指定CPU的温度临界值。如果CPU温度达到了这个指定值,系统就会发出一个警告并且允许你去防止这样的过热问题。
频率和电压控制
CPU Ratio Selection(CPU倍频选择)
最终用户可以在此选项中通过指定CPU 的倍频(时钟增加器)实现超频。
Auto Detect PCI Clk(自动侦测PCI时钟频率)
此项允许自动侦测安装的PCI插槽。当设置为Enabled,系统将移除(关闭)PCI插槽的时钟,以减少电磁干扰(EMI)。设定值有:Enabled,
Spread Spectrum(频展)
当主板上的时钟震荡发生器工作时,脉冲的极值(尖峰)会产生EMI(电磁干扰)。频率范围设定功能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所以脉冲波的尖峰会衰减为较为平滑的曲线。如果您没有遇到电磁干扰问题,将此项设定为Disabled ,这样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但是如果您被电磁干扰问题困扰,请将此项设定为Enabled,这样可以减少电磁干扰。注意,如果您超频使用,必须将此项禁用。因为即使是很微小的峰值漂移(抖动)也会引入时钟速度的短暂突发,这样会导致您超频的处理器锁死。可选项为:Enabled,+/-0.25%,-0.5%,+/-0.5%,+/-0.38%。
CPU Host/PCI Clock(CPU 主频/PCI时钟频率)
此选项指定了CPU的前端系统总线频率、AGP(3V66)和PCI总线频率的组合。它提供给用户一个处理器超频的方法。如果此项设置为Default,CPU主频总线,AGP和PCI总线的时钟频率都将设置为默认值。
大哥看我那么辛苦加点分先.............
‘玖’ 前端总线是不是就是一条线啊谁可以发个实物图片给我看看啊
先说下 楼上的高手啊 汗!!!! 我也来说下
仅供参考:
安装前的准备
在动手组装电脑前,应先学习电脑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结构、日常使用的维护知识、常见故障处理、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安装等。
安装前配件的准备
装机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实际需要购买配件。
如选购机箱时,要注意内部结构合理化,便于安装,二要注意美观,颜色与其他配件相配。一般应选择立式机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机箱,特别是机箱内的电源,它关系到整个电脑的稳定运行,其输出功率不应小于250 W,有的处理器还要求使用300 W的电源,应根据需要选择。
除机箱电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还有主板、CPU、内存、显卡、声卡(有的声卡主板中自带)、硬盘、光驱(有VCD光驱和DVD光驱)、软驱、数据线、信号线等。
除了机器配件以外,还需要预备要用到的螺丝刀、尖嘴钳、镊子等工具。
另外,还要在安装前,对室内准备好电源插头等,这些内容在第1章的1.4节已经叙述了。
装电脑的基本步骤
组装电脑时,应按照下述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1) 机箱的安装,主要是对机箱进行拆封,并且将电源安装在机箱里。
(2) 主板的安装,将主板安装在机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装所需的CPU,并且安装上散热风扇。
(4) 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中。
(5) 显卡的安装,根据显卡总线选择合适的插槽。
(6) 声卡的安装,现在市场主流声卡多为PCI插槽的声卡。
(7) 驱动器的安装,主要针对硬盘、光驱和软驱进行安装。
(8) 机箱与主板间的连线,即各种指示灯、电源开关线。PC喇叭的连接,以及硬盘、光驱和软驱电源线和数据线的连接。
(9) 盖上机箱盖(理论上在安装完主机后,是可以盖上机箱盖了,但为了此后出问题的检查,最好先不加盖,而等系统安装完毕后再盖)。
(10) 输入设备的安装,连接键盘鼠标与主机一体化。
(11) 输出设备的安装,即显示器的安装。
(12) 再重新检查各个接线,准备进行测试。
(13) 给机器加电,若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表明初装已经正确,此时进入BIOS进行系统初始设置。
进行了上述的步骤,一般硬件的安装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电脑运行起来,还需要进行下面的安装步骤。
(14) 分区硬盘和格式化硬盘。
(15) 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统。
(16) 安装操作系统后,安装驱动程序,如显卡、声卡等驱动程序。
(17) 进行72小时的烤机,如果硬件有问题,在72小时的烤机中会被发现。
························
组装电脑的过程
对于平常接触电脑不多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装机”是一件难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实只要你自己动手装一次后,就会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当然你最好先对电脑的各个配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组装电脑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之后,下面就开始进行组装电脑的实际操作。
(1) 打开机箱的外包装,会看见很多附件,例如螺丝、挡片等。
(2) 然后取下机箱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用来安装电源、光驱、软驱的驱动器托架。许多机箱没有提供硬盘专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装在软驱的托架上。
机箱的整个机架由金属构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装光驱和五寸硬盘等)、三寸固定架(可用来安装软驱、三寸硬盘等)、电源固定架(用来固定电源)、底板(用来安装主板的)、槽口(用来安装各种插卡)、PC喇叭(可用来发出简单的报警声音)、接线(用来连接各信号指示灯以及开关电源)和塑料垫脚等,如图11.1所示(这里的图片已经安装好电源,实际上新打开的机箱是没有安装好电源的)。
l 驱动器托架。驱动器舱前面都有挡板,在安装驱动器时可以将其卸下,设计合理的机箱前塑料挡板采用塑料倒钩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装。在机箱内部一般还有一层铁质挡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机箱后的挡片。机箱后面的挡片,也就是机箱后面板卡口,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串并口、USB接口等都要从这个挡片上的孔与外设连接。
l 信号线。在驱动器托架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从机箱面板引出Power键和Reset键以及一些指示灯的引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型喇叭称之为PC Speaker,用来发出提示音和报警,主板上都有相应的插座。
有的机箱在下部有个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来安装机箱风扇的,塑料盒四面采用卡口设计,只需将风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体积较大的机箱还会预留机箱第二风扇、第三风扇的位置。
组装电脑的过程
对于平常接触电脑不多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装机”是一件难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实只要你自己动手装一次后,就会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当然你最好先对电脑的各个配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组装电脑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之后,下面就开始进行组装电脑的实际操作。
(1) 打开机箱的外包装,会看见很多附件,例如螺丝、挡片等。
(2) 然后取下机箱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用来安装电源、光驱、软驱的驱动器托架。许多机箱没有提供硬盘专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装在软驱的托架上。
机箱的整个机架由金属构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装光驱和五寸硬盘等)、三寸固定架(可用来安装软驱、三寸硬盘等)、电源固定架(用来固定电源)、底板(用来安装主板的)、槽口(用来安装各种插卡)、PC喇叭(可用来发出简单的报警声音)、接线(用来连接各信号指示灯以及开关电源)和塑料垫脚等,如图11.1所示(这里的图片已经安装好电源,实际上新打开的机箱是没有安装好电源的)。
l 驱动器托架。驱动器舱前面都有挡板,在安装驱动器时可以将其卸下,设计合理的机箱前塑料挡板采用塑料倒钩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装。在机箱内部一般还有一层铁质挡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机箱后的挡片。机箱后面的挡片,也就是机箱后面板卡口,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串并口、USB接口等都要从这个挡片上的孔与外设连接。
l 信号线。在驱动器托架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从机箱面板引出Power键和Reset键以及一些指示灯的引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型喇叭称之为PC Speaker,用来发出提示音和报警,主板上都有相应的插座。
有的机箱在下部有个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来安装机箱风扇的,塑料盒四面采用卡口设计,只需将风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体积较大的机箱还会预留机箱第二风扇、第三风扇的位置。
11.2.2 安装电源
机箱中放置电源的位置通常位于机箱尾部的上端。电源末端四个角上各有一个螺丝孔,它们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装时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装反了就不能固定螺丝。可先将电源放置在电源托架上,并将4个螺丝孔对齐,然后再拧上螺丝。
把电源装上机箱时,要注意电源一般都是反过来安装,即上下颠倒。只要把电源上的螺丝位对准机箱上的孔位,再把螺丝上紧即可。
提示:上螺丝的时候有个原则,就是先不要上紧,要等所有螺丝都到位后再逐一上紧。安装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盘、光驱、软驱等也是一样。
11.2.3 安装主板
在机箱的侧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来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围和中间有一些安装孔,这些孔和机箱底部的一些圆孔相对应,是用来固定主机板的,安装主板的时候,要先在机箱底部孔里面装上定位螺丝,(定位螺丝槽按各主板类型匹配选用,适当的也可放上一两个塑胶定位卡代替金属螺丝)。
接着将机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装铜质的膨胀螺钉(与主板上的螺钉也对齐),然后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时要注意把主板的I/O接口对准机箱后面相应的位置(图中箭头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设接口要与机箱后面对应的挡板孔位对齐
注意:要让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串并口和USB接口和机箱背面挡片的孔对齐,主板要与底板平行,决不能搭在一起,否则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机板上的螺丝孔附近有信号线的印刷电路,在与机箱底板相连接时应注意主板不要与机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装孔未镀绝缘层,则必须用绝缘垫圈加以绝缘。最好先在机箱上固定一至两颗螺柱,一般取机箱键盘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时,带尖的一头必须在主板的正面。
安装系统不同,安装盘不同,安装方法有些差别。大体过程如下:
1、准备好WINDOWS XP光盘
2、启动电脑,按Delete键,进入主板BIOS设置界面。
3、设置光驱启动:进入BIOS后,根据你所说的主板,请使用方向键找到 BOOT,按Enter进入打开,方向键选择 BOOT DEVICE PRIORITY CD/DVD DRIVES 按Enter进入,其中的选项有 Floppy 、HDD-0 等,当然也有 CD-ROM 选项,按键盘上的Page Up或Page Down 键选中CD-ROM ,回车,然后按F10后(将光盘装入光驱),回车保存退出BIOS设置,计算机自动重新启动。
4、重新启动后,电脑从光盘进行引导,并显示安装向导界面,你可以根据提示一步步进行安装设置。不同的安装光盘启动后选项菜单不太一致,但大体相同,你只要首先选择光盘提示中的“安装…××××系统”就可以了。
5、大致步骤是:按Enter确定继续安装;按F8接受许可证协议;选择你想要安装的位置一般为C盘,按Enter;选择文件系统,推荐使用NTFS,按Enter;将进入磁盘扫描,并且将安装程序复制到硬盘上;计算机将在15秒后重新启动,按Enter立即重新启动;从硬盘启动继续安装过程,此时开始是图形界面模式,在这一界面下,要进行六个步骤的自动安装:安装设备、安装网络、复制文件、安装开始菜单、注册组件、保存设置。现在的计算机这六个步骤一般要经过30分钟左右。
6、系统安装结束后,自动重新启动进入到桌面,此时安装你的主板驱动(一般只要安装声卡、显卡,网卡大多为系统自认,不认当然要安装了,呵呵……)。由于主板型号不同,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也不同,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以免误导!!!
7、一切齐备,建立网络连接,输入账号,连接上网。
8、神游网络空间吧!呵呵……
参考资料:
最新电脑组装教学视频
回答者: fish_hi - 魔法师 五级 6-23 19:52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xiexie 链接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相关问题
• 电脑组装 详解最好有图
• 求电脑组装的部骤(最好有图)
• 电脑组装时硅胶要图多少?+哪有数据线电源线怎么连的网址
• 想学硬件知识不知从哪开始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一、 准备工作
组装前应先做如下准备工作:
1. 工作台:如果你已购买了电脑桌,它就是最好的工作台。如果你还没有购买,用其他结实点的三屉桌、饭桌都可以。将工作台放在房间的“空档”部位,使你能够围着它转,以便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操作。
2. 部件放置台:床、沙发都可以。在它们上面铺垫一层硬纸板(如部件包装盒)、报纸或纯棉布都可以,不要用化纤布或塑料布,防止产生静电损坏部件。
3. 中号十字起子、一字起子各一把;环形橡皮筋几只;导热硅脂(购CPU风扇时索取)。
4. 将买回的部件开封,取出部件,除机箱放在工作台上外,其他部件放在部件放置台上,不要重叠。说明书、安装盘、连接线、螺钉分类放开备用。注意,不要触摸拆封部件上面的线路及芯片,以防静电损坏它们。一些带有静电包装膜的部件,如主板、硬盘、内存等,在安装前,先让它们呆在里面。
至此,准备工作就绪。
在组装过程中,请注意如下事项:
● 在进行部件的线缆连接时,一定要注意插头、座的方向,一般它们都有防误插设施,也叫“防呆装置”——预防你发呆时出错的措施,如缺口、倒角等。只要留意它们,就会避免出错。另外,连接光驱、硬盘、软驱的扁平线缆边上有一条线是红色的,它表明这是1号线,应与插座的1号线连接。由此,也可辅助验证你插接连线是否正确。
● 插接的插头、座一定要完全插入,以保证接触可靠。如果方向正确又插不进去,应修整一下插头(电源插头带残留毛边,难以顺畅插入的情况比较多见)。
● 不要抓住线缆拔插头,以免损伤线缆。
二、 组装硬件
组装工作按下列步骤进行(以立式ATX机箱为例):
1. 准备机箱
● 机箱立放在工作台上,拆下机箱两边的侧面板,取出附送的外接220V市电的电源线和附件包(内有螺钉、机箱脚垫、后面板PCI插槽防尘片等附件)。
● 将机箱脚垫安装在机箱底部。
● 整理一下机箱扬声器、控制线,将它们收拢,用橡皮筋简单捆扎在一起,以免影响后续操作;
● 机箱卧放,左面向上。将附件包中的6颗主板安装螺丝(6面体铜制,下部带螺杆,上部带螺纹孔)根据主板上的安装孔位置,旋入机箱托板上的对应孔内。
● 如果你购买的是平面安装软驱的机箱,由里往外推压,取下光驱、软驱部位的塑料面板及可拆除挡板;如果你购买的是安装内陷式软驱的机箱,仅取下光驱部位的塑料面板及挡板。
● 对安装内陷式软驱的机箱,进行软驱试装。将软驱由机箱内部推入软驱安放机仓,然后,左右各用1颗螺钉将它临时固定在机仓内。此时插入1张软盘,调试安装位置:插入软盘时,弹出按钮被顶出;按下弹出按钮能顺畅弹出软盘。否则,需要调整软驱位置或修整机箱的相应部位,使软盘能够顺畅出入。
● 对照主板输入/输出接口的部位,用手或十字起子推压,去除机箱后面板上相应安装孔及AGP插槽、将使用的PCI插槽位置上的可拆除铁片。
● 将随机箱带的电源从机箱内部安放到机箱后上方的电源仓内,然后从后面板拧紧固定螺钉。
至此,机箱准备工作完成。将它放到别的地方,腾出工作台。
2. 安装主板上的部件
● 安装CPU
主板平放在工作台上,将CPU插座旁边的一根“零压力杆”向上拉起,与主板成90°(见图1)。
图1
然后,将CPU按针脚对应位置(下部左右各有缺针),放入CPU插座(注意:位置正确时不需要施加压力即可将CPU平放到插座内。千万别加压硬插,以免损坏CPU插针)。然后,将“零压力杆”压回水平位置卡住压力杆即安装好了CPU(见图2)。
图2
● 安装CPU散热风扇
散热风扇与CPU的连接方式随风扇类型有所不同,我们以常见的挂钩式散热风扇说明其安装方法。挂钩式散热风扇带有一条两端有长方孔、具有弹性的“M”型连接片。安装前,先比划一下,确定风扇安装方向:与CPU插座上的挂钩凸起一致(图1插座左右边上);并使风扇电源线靠近主板上的CPU风扇插座。方向确定后,在CPU芯片(图2中CPU中间姆指甲大小,深色、光亮的那个方块)表面均匀、薄薄地涂复一层导热硅脂(P3-CPU风扇上一般预涂有硅脂,上面盖有一片白色保护纸,将纸撕去即可,勿需再涂);然后将风扇平放在CPU芯片上,使连接片一边的钩孔挂在CPU插座凸起上,调整一下连接片位置,再将风扇另一边的挂钩加力压下,挂在CPU插座的另一个凸起上。安装完后,用手抓住风扇散热片轻轻加力、左右旋动一下,使硅脂分散均匀;然后检查一下安装是否平稳,挂钩是否牢靠。最后,将风扇电源插头,插入主板上的CPU风扇插座(FAN1或CPUFAN),将多余的线收短,用橡皮筋捆扎好,这样就完成了CPU散热风扇的安装,如图3所示。
图3
● 安装内存条
一般来说,如果只安装一根内存条,应安放在靠近CPU的第一个内存条插座DIMM1上;如果安装多根内存条,则按DIMM2,DIMM3顺次安放。内存条安装到哪条内存插座,主板说明书上大多有相应说明,如果出现认不出内存的情况,最好参照主板说明安装。
安装内存条时,先将插座两边的白色卡子向外扳开(约呈45°);然后,使内存条插脚的缺口与插座上的定位凸起对应,将内存条垂直放入两边白色卡子的槽中,双手拇指按住内存条垂直向下用力,并用食指扶住卡子稍向上用力,使内存条插入插座。插接过程中,两边的卡子随压力抬起,最后,卡子上端的钩子,正好卡住内存条两边的半圆形卡口,见图4。
图4
如要取出内存条,用两手拇指同时向外扳卡子,即可将内存条撬出。
● 将机箱附件中的几个塑料防压支柱,按长端留在主板背面的方向压入不上螺钉的安装孔内,以起到防止插入插卡时主板悬空,损伤主板的作用。v
至此,主板上部件的安装工作完成。
3. 将主板装入机箱
● 将主板放入机箱,将它安放在机箱托板上,看看与准备机箱时安装的螺钉位置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应调整托板上安装螺帽的位置;然后用螺钉将主板固定在机箱托板上。
安放主板时,一定要保证安装孔对正,能够轻松旋入固定螺钉,千万不要凑合。如果安装孔偏位强行旋入螺钉,将使主板产生内应力,时间一长,可能引起印制板导线断裂等难以查找和修复的隐患。另外,安装孔偏位也可能使托板上的铜螺钉与主板背面线路接触,形成短路或“接地”,造成电路故障,甚至损坏主板。
4. 连接机箱至主板的控制线
● 一般机箱至主板的连接线有如下5组,线端有插座,插座上标有英文名称:
SPEAKER(扬声器/蜂鸣器):2线,使用4线插座,有+/-极性;
POWER ON (电源“开”):2线,使用2线插座,无极性;
RESET(复位):2线,使用2线插座,无极性;
POWER LED(电源指示灯):2线,使用3线插座,有+/-极性;
HDD-LED(硬盘运行指示灯):2线,使用2线插座,有+/-极性。
某些机箱还可能有:
SMI(睡眠开关线):2线,使用2线插座,无极性;
SP-LED(省电指示灯):2线,使用2线插座,有+/-极性。
● 在主板上,有与之对应的两排插针,分别标有:SPEAKER,PWR.ON,RESET,POWER.LED,HDD.LED,SMI,SP.LED。这两排插针一般在主板靠近机箱底部的位置。
● 将机箱上各个连接线的连接插座插入主板相应的插针上,即可完成机箱控制线与主板的连接,如图5所示。有+/-极性的插座要注意插入方向(一般红线为+),如果插反了,指示灯不亮。
图5
5. 安装光驱
● 在安装光驱前,先认识一下光驱的接口:将光驱的尾部向着自己,一般可以看到它有5组接口,如图6所示。
图6
由右向左分别是:
电源输入端口,粗4针(+5,G,G,+12):+5V,地,地,+12V;
数据线端口,40针;
主从选择端口,6针(MA,SL,CS):主,从,线选。图例设置为主设备;
模拟音频输出端口,4针(R,G,G,L):右声道,地,地,左声道;
数字音频输出端口,2针(D,G):数字信号,地。
● 在安装光驱之前,应检查一下光驱的主从配置。如果我们只有一个光驱,应将“主从选择”端口中的“短接端子(小黑帽)”安放到外壳上标记有“master(MA)”的位置,使其作为主设备工作(出厂设置一般为“主设备”);如果有两个光驱,则一个短接到“master(MA)”作为主设备工作,另一个短接到“slave(SL)”作为从设备工作。
● 当完成主从配置后,将光驱由机箱的正面推入机箱,使光驱面板与机箱面板平整;然后,在机箱内部,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
● 将主板附送的40线IDE扁平电缆,以红色线对向插座1脚那边,或根据插头、座的缺口定位边,插入主板的IDE2插座,另一端插入光驱的40线端口。注意:一般主板有两个IDE端口,分别标记为IDE1和IDE2。如果你的主板支持ATA66/100,则IDE1为蓝色插座,而IDE2为白色插座,如图7所示。
图7
如果你安装两个光驱,主、从光驱共用一条IDE线缆(IDE线缆除头、尾各有一个插座外,中间还有1个插座):一般主光驱使用IDE线缆尾端那个插座;从光驱使用中间那个插座。如果只有一个光驱,使用中间或尾端的插座均可。
● 将光驱附送的两端均为4线插座的音频线,一端插入模拟音频输出端口,另一端暂不使用。
● 将机箱电源“大4线”连接器之一,插入光驱电源端口(注意插头、座方向)。
连接好的光驱如图8所示,由左至右:模拟音频线、40线数据线、电源线。
图8
至此,光驱安装完毕。
6. 安装硬盘
● 安装硬盘前,先认识一下硬盘的接口:它有3组,如图9所示。
图9
由右向左分别是:
电源端口,粗4针;
主从配置端口,6针或更多针;
数据接口,40针。
● 安装硬盘前,应检查硬盘主从配置。与光驱类似,如果只有一个硬盘,应将“主从配置”端口中的“短接端子”安放到“master(MA)”位置,使其作为主设备工作(出厂设置一般为“主设备”);如果有两个硬盘,则一个作为主设备工作,另一个作为从设备工作。硬盘的主从设置针脚比光驱稍复杂,应参照硬盘上的标识和说明书设置。
● 将硬盘金属盖面向上,由机箱内部推入硬盘安放机仓(一般在软驱下面),尽量靠前,但又与机箱前面板间保持一点距离。然后,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如有可能,最好与软驱间隔一个仓位,以利散热。
● 将主板附送的80线IDE扁平电缆的蓝色插头插入主板蓝色的IDE1插座。将尾端(黑色)插入硬盘40线端口。注意: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ATA66/100,IDE线缆与光驱线缆一样,均为40线,可以互换使用。40线线缆的三个插头均为黑色。将任一端插入IDE1,另一端接硬盘即可。
如果你安装两个硬盘,与光驱一样,主、从硬盘共用一条IDE线缆:尾端接主设备,中间(灰色插头)接从设备。如果只有一个硬盘,应使用尾端的插座。
● 将机箱电源“大4线”连接器之一,插入硬盘电源端口。
至此,硬盘安装完毕。
7. 安装软驱
● 软驱有2组接口。
数据接口:34针;
电源端口:粗4针小插座。
● 如果你购买的是平面安装软驱的机箱,将软驱由机箱外部推入软驱安放机仓,使面板平整;然后,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
如果你购买的是安装内陷式软驱的机箱,将软驱由机箱内部推入软驱安放机仓,然后,左右各用2颗螺钉将它固定在机仓内。
● 将主板附送的34线扁平电缆的一端插入主板上IDE插座附近的FDC插座。另一端插入软驱的数据端口。如果你安装两个软驱,与光驱一样,它们共用一条数据线缆:尾端接A软驱;中间插头接B软驱。
注意,一般软驱的数据线按防呆缺口插接即可。但SONY软驱数据插座的上下两边均有防呆缺口,如图10所示,数据线有可能插错。正确的插接方向为:34线连接电缆上的红线边靠近电源插座。
图10
● 将机箱电源“小4线”连接器插入软驱电源端口。
至此,软驱安装完毕。
安装好的软驱和硬盘如图11所示。
图11
8. 安装插卡(显卡、声卡等)
安装插卡的工作就简单多了。
● 将显卡、声卡等插卡垂直插入相应的AGP或PCI插槽,并将插卡的金属翼片固定在机箱后面板的台面上。
● 将光驱的模拟音频线的另一端插入声卡的“CD IN”端子。
进行到这一步,主要设备的安装、连接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音箱、MODEM、鼠标器、键盘,都由机箱的后面板接插,暂不管它。
下面还要做两件事:
1. 将机箱电源的20线ATX电源插头,插入主板上的ATX电源插座。注意,该插头座有一个卡勾(图12),要拔出插头时,须压下勾柄,使勾端抬起,否则难以拔出;
图12
2. 整理机箱内的线缆:将多余长度的线缆和没有使用的电源插头折叠、捆绑,使机箱内部整洁、美观。同时注意不要让线缆碰到主板上的部件,尽量给CPU风扇周围留出更大的空间,以利散热。
至此,硬件的连接基本完成。你再检查一下连线,如果无误,清理台面,结束。